Home » 时尚快讯 » 时尚产业 “不存在的”美梦

时尚产业 “不存在的”美梦

thefemin-what-happened-to-fashion-education-15-770x461

了解时尚产业如何运作的人,大概都知晓这项道理:热爱时尚的人,不一定有能力创造时尚;有能力创造时尚的人,不一定能在设计学院的残酷擂台上存活下来;能成功领到毕业证书的学生,也不一定能通过业界的重重考验,实现垂涎已久的目标──成为一名设计师。

看到这里,也许你已忍不住抛出问题:谁说一定要接受相关教育才能顺利进入时尚产业的?

也许,你的质疑没有错,看看时尚舞台上那些发光发热的传奇设计师们── Lee Alexander McQueen在进入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就读之前,就已凭靠在伦敦萨佛街(Savile Row)的裁缝训练进入品牌作设计,而未受过时尚教育的Karl Lagerfeld,也因赢得International Wool Secretariat服装设计大奖而受雇于Balmain,开启其精彩绝伦的设计之旅。

Alexander McQueen SS10(Lee在世时的最后一场秀)

然而,若要将这些「敲敲Chanel大门并递上草图便能受其雇用」的童话故事搬到现今的时空来讨论,大多在梦境还未成型之前就先被击碎,毕竟现下的社会已经很明确地规定了:没有大学文凭,就别想来设计部门工作。从前那些仅凭着热情和创意便能得到支持的现象已不复在,取而代之的是严苛的学历审查(还得是稍有名气的学校)和专业技术的检验。

「好吧,直接弄个大学学历不就得了。」的确,这是一个好的起点,但在读过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in San Francisco时尚系教授Simon Ungless(曾与Lee共同创立Alexander McQueen)接受《1 Granary》采访的文章《我们正在训练时尚设计系学生进入一个不存在的产业(We are setting them up for an industry that doesn’t exist)》之后,你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Photo: Vogue ,ximonlee

胸怀壮志的我们,如飞蛾扑火般踏上「时尚」这条不归路,却因作的梦太大,挤不过现实的筛孔,只能在乞求面包施舍的同时,削去原有的热情、浑身是胆的创意,在名气、钱途与梦想之中迷失自我,所谓的「时尚产业」,成了设计系学生脑中一场「不存在的美梦」,而如何将这场美梦化作现实,则考验着学生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抓取平衡的能力。

#1 东西方教育皆有的产学失衡现象

学院制的时尚教育已渐渐走偏了其原本应与产业无缝接轨的道路,这是所有时尚教育工作者必须拆下蒙眼布、开始好好检视的问题;不过,个人认为东西方的「产学失衡现象」需从不同角度来探讨── 欧美教育普遍重视过程大于成果,认为拥有原创性的灵感与创意,比培养实用技能来得更重要,他们认为学生不一定要学会如何自行打版、车缝,但一定要有能力执行设计研究,做出有其脉络可循的、跳脱思维框架之外的独特产物,此种逻辑深耕于被Simon Ungless 形容成“outdated (过时的)” 的时尚教育体系中,剥夺学生应学习专业技能的课堂时数,让毕业生们不再具备基本打版技能,甚至连挑选西装衬料的common sense 也都丢失,即便业界已不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缺乏感到意外,但他们更倾向雇用知晓如何读版、或是能够绘制精准服装机械图* 的毕业生。

相反地,东方教育则是重视成果大于过程,在「分数决定一切」的教育体系中,不断灌输学生「工作效率、专业技能和制作完成度至上」的观念,虽然这在东方的时尚产业中是可被原谅的,毕竟仍有不少设计师以「那件Oscar de la Renta的袖型加上这件Dior的裙型」作为所谓的「设计灵感来源」,殊不知如此狭隘的创作观点,正是导致部分亚洲地区时尚产业停滞不前的原因。

由此可见,东西方的时尚教育方法宛若位于光谱的两端,而最好的解决方式便是平衡这些极端,在鼓励学生发展创意的同时,也需确保他们学会日后于产业生存所需的专业技术。

Photo: University of Arts London ,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机械图(technical drawing ):以精准比例绘制的服装款式图,多以电脑绘图方式呈现,能巨细靡遗地表现服装内外结构、设计细节和针趾幅度/ 样式等等,常见于生产样衣和大货的成衣制造单上。

#2 我们活在靠Pinterest 思考的年代

「他们(学生)生长在靠Pinterest* 思考的年代,他们上网阅览这些为他们准备好的艺术策展(curation of art ),便认为他们已经做了『研究』,而当我希望他们使用第一手资料做出更原创的东西时,他们告诉我他们没办法执行这项有形技能(tangible skill set )。」

Simon Ungless一针见血地剖析现今设计系学生(无论是哪门科系)面临的共同危机── 仅靠数位化图库和社交媒体找寻创意灵感,被宠坏的学生们已然失去独立思考、发展创作脉络的能力,所谓的时尚原创性被局限在各个方形框框中,而当一批有着相同思考模式的学生鱼贯踏入设计产业,这将形成对多元化风格与创意发展的一大阻碍。

Photo: Pinterest

* Pinterest:现今多数设计师/ 艺术家用来搜集灵感图片的数位平台。

#3 Instagrammable or Impractical?

近年来,街头潮牌转战高级时装界的成功案例屡见不鲜,如将吸引千禧世代的休闲运动能量注入新颖设计的Virgil Abloh(现为Louis Vuitton男装艺术总监)与其领导的新兴品牌Off-White、从饶舌界转攻时尚界的Kanye West与Kardashians家族,皆于时尚食物链中试图引导由下而上的「平民力量」,以影响本被视为不可动摇的“high fashion”地位,并透过社群媒体如Instagram左右现下时尚潮流,这让许多设计系学生开始将获得肯定的渠道从学校教授、服装品牌公司转至容易被取悦、却也常常只是在盲目跟风的社会大众,甚至认为「名气」相对「实力」而言,是更为关键的成功垫脚石。

「他们告诉我,他们将这东西(创作)放到Instagram 上,得到了300 个赞,我看起来像是会在意这种事的人吗?当然不是!而当我试图教导他们为衣服装上隐形拉链,得到的回答却是『Kanye 从未做过装有隐形拉链的衣服,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Simon Ungless对此现象感到身心俱疲,甚至语带讽刺地表示:「你有性爱录影带吗?如果没有,我建议你现在开始做设计。」

Kanye West Yeezy Season 2 Runway Show

Photo:  TeamKanyeDaily , Off-White

#4 新锐设计师的处女秀,仅是与时尚媒体发生的一夜情

不可否认地,靠学校毕业展或参加时装周进行对外高度曝光,是许多设计系学生认为「能帮助职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然而,Simon Ungless并不买单这样的说法。「我不相信时装秀是为学生们服务的,尽管不少教师同侪都认为这是在为学生进入职场做准备,但在我眼中,这只是为了赞扬学校校誉而进行的公关活动,学生们藉由吸睛秀服争取媒体曝光,然后呢?当我和Lee 设计的服装出现在《Sunday Times 》的Naomi Campbell 身上,我们正愁于没钱买牛奶!所谓新锐设计师的处女秀,仅是和时尚媒体发生的一夜情,在那过后没人会想再和他们发生关系。」

藉由Simon Ungless这番话,时尚界的残酷与善变等特质被一语道尽──新锐设计师固然能透过洋溢才华攻占新闻版面,却不一定能顺利获得赞助者金援,就算真的争取到赞助,太年轻便创建自有品牌其实很难维持,除非本身家境非常富有,能够支付品牌运作的一切开销,否则这些设计师时常在撑个1-2季之后便销声匿迹,令人不胜唏嘘。

Photo:ximonlee

这么说来,踏上服装设计这条路,本身便是个美丽的错误?其实不然,上述提到的、令人担忧的现象并非发生在每一所学校内,而且许多看清事实、选择积极改变的教育工作者和具有声望的品牌/设计师,仍试图藉由自身影响力改善时尚教育环境,包括为在校学生安排产业实习、举办产学合作项目、优化设计部门职涯辅导品质,并鼓励学生们think outside the box,从时尚之外的领域找寻灵感,这些举措无疑是让时尚教育回升至原有水准的第一步,也许过程缓慢艰辛,但至少我们正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为时尚界生力军们绘制蕴含更多希望的未来蓝图。

来站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