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奢侈品 » 找寻适合自己的奢侈品

找寻适合自己的奢侈品

“要为奢侈辩护吗?它不需要,因为它缺少真正的对手。在这方面,广告商比任何人都做得更好。要谴责奢侈吗?可我们为什么要反对享乐精神呢?”吉尔·利波维茨基在它的《永恒的奢侈》一书中如我所愿地写道。对70年代与80年代出生的人们来说,剥去奢侈的道德外衣是必要的,虽然这两代人享受奢侈的比例远远不如50或60年代出生的成功人士。

奢侈,在与奢侈史构成关系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因为人类的发展并不是以众人贫匮换来个别人极其富有的过程,那些打扮与节日、施舍与浪费都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即使技艺再不发达也是如此。是不是因为有了贵重物品之后才有奢侈呢?不是这样的,是因为有了消费理念之后才出现奢侈。

在人类早期阶段,奢侈存在的必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第一,从社会学角度而言“再分配”基本是以奢侈的方式进行的,尤其表现为不计后果的、慷慨地赠送礼物与举行夸富宴,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论述过这一点。“在原始社会中,拥有贵重物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交换——礼物行为所包含的社会和精神元素,即通过财富的流通或消费获取声望。”这种交换可以让人们摆脱占有与保留那些有即时效用和自然倾向的东西。通过象征和慷慨的交换,社会性高于自然,集体意志高于个人意志。送礼与回礼的循环构成了原始社会建立集体秩序的一个途径。

其次,奢侈的贡献还表现在它是成功地阻止了财富集中以及政治统治的因素。

第三,奢侈不仅是权力物品的起源,也是与精神和神灵接触方式的起源。奢侈因此具有社会、政治、宗教方面的积极性。所以奢侈不是自动地产生于财富的剩余和造物技术的进步,它融合了宗教思想、形而上学和魔法宇宙观。

古希腊文化的形象是阳刚、健康,所以古希腊对奢侈有自己的特定看法。在柏拉图的眼中,奢侈是骄奢淫逸和矫揉慵懒;而亚里士多德对奢侈的看法肯定与其老师柏拉图的影响有关系,他在《欧德谟斯伦理学》的情感示例中,把奢侈放在与顽强相对立的另一个极端上。苏格拉底则认为,“奢侈和柔弱”或“女气”必须予以谴责,因为它们使我们懦弱。古希腊人以勇气至上,所以奢侈被他们所瞧不起。

到了罗马人那里,奢侈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它代表着人的欲望所具有的破坏力,而这种破坏力必须加以管制。罗马人一开始对奢侈非常警惕,尤维纳利斯的诗如此谈论奢侈:“长久的平安的罪恶已与我同在,/奢侈,比劲敌还要可怕,/尽情地挥洒着她的流毒,这是降伏了世界的淋漓复仇。”罗马人设立了形形色色的禁止奢侈的法令,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罗马人认为欲望成了最大的敌人,所以要将这体内的敌人扼制住,但是,罗马最终还是因为奢侈而毁灭。

在古典时代,奢侈总是与道德、政治相联系,因为奢侈是柔软的,而道德与政治却是坚硬的,它们之间的冲突无所不在。而到了现代性在西方出现之后,因为资本主义的崛起,奢侈开始被“去道德化”,在《牛津英语辞典》中,“奢侈”的第一定义是贪婪或淫荡,并引用了乔叟在《律师的故事》中的诗句,“O foule lusts of luxurie”,但如果是企鹅出版社的版本,这个句子就变成了“Foul lust lechery”。因为后者是现代版本,所以其中对14世纪的“奢侈”的定义可见一斑。

当奢侈的道德外衣被揭去之后,它更多是与经济联系在一起,从经济学家尼古拉·巴尔本《贸易论》的角度看去,奢侈获得了积极的精神面貌,并且,从资本主义的方面来看,奢侈与时尚挂上了钩,成为时尚的另一个潜在含义。在巴尔看来时尚变化无常的性质动摇了“价值”的稳定性,也为大部分人提供了生计。奢侈在曼德维尔、休谟、斯密等人的大辩论当中,被彻底地撕去了它的道德外衣,成为中性的一个词、一种现象,奢侈所根植的“欲望”也被重新定义与看待。社会学家们把物质分为必需品与奢侈品,但这种定义没有考虑到人类的欲望,如果从欲望的角度望过去,必需与奢侈之间的界线是那样的模糊。

进入国家社会之后,奢侈不再单独与财富的流通、分配等现象发生联系,也与积累、集中与阶级分化联系起来。奢侈被区分为宗教的奢侈与世俗的奢侈。再接下来,到了中世纪文艺复兴之后,贵族的权力被王权削减,娱乐化的贵族阶层便热衷于奢侈,从而形成奢侈时尚的源起,关于这一点,维尔纳·桑巴特在它的《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作了详尽的论述。桑巴特甚至把资本主义的起源归结于奢侈品的使用与需求,所以他写作了《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在此书中他分析了宫廷的奢侈,女人对宫廷与上流社会的掌控,贵族与暴发阶层的联姻,正是这些因素让奢侈品更多地被需求,因此形成了“时尚”。“时尚”与“奢侈品”从来是一枚伪币的两面,没有奢侈品的时尚不会成规模,没有时尚的奢侈品则不会身价哄抬。桑巴特分析在14世纪到18世纪因为对奢侈品的需求而发生了资本主义,在他看来奢侈消费具有革命性的力量。

那么在桑巴特的思想中,什么是奢侈呢?奢侈是任何越出必要开支的花费,包括量的奢侈(挥霍)与质的奢侈(精制),但这两方面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有趣的是他对奢侈品的划分“我们可以将敬献圣坛的行为称之为理想主义的或无私的奢侈,而买真丝衬衫的行为则被称为物质主义的或者自私的奢侈”。当然,他要讨论的是后一类的奢侈,“无益的虚荣”。

进入近代社会之后,因为资产阶级的兴起,奢侈“获得了一个自主地位,脱离了教会关系和等级继承秩序”。所以,“奢侈的社会扩张成为现代平等革命的先声。”

奢侈在漫长的历史时间段里完成了它的种种发展与分化,到了现代社会,它以时尚的方式继续发展,但其基于阶层的形式与意义,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罢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比如阶层的划分、自我身份的认定、自我感觉等。但有两点值得记住的是,14世纪,“中世纪的秋天”,奢侈分成了两个方向:古董与时尚。而到1995年,奢侈工业才真正地成型。

随着中产阶层地壮大,市场正兴起一群想初尝奢华生活的消费者,他们并没不愿意放弃对自己品味的坚持,他们希望找到最符合自己品味的奢侈品。

(图片来源于冷眼奢华观察站及网络)

来站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