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创意设计 » 你尝试住过用手工编织的“鸟巢”吗?

你尝试住过用手工编织的“鸟巢”吗?

原标题:返璞归真的人类“鸟巢”

微信截图_20210426132005

设计师波克·赫弗

用手工编织造房子,听起来是否像是只会发生在《动物世界》里的情节,换到人类世界里就有些不可思议,难以想象?在蓬勃发展的南非设计界,设计师波克·赫弗(Porky Hefer),就利用本土传统编织工艺与当地可得的茅草、藤条、回收塑料等材料,编织出秋千、树屋,甚至大型别墅的立面,成为独具非洲本土风格特色的现代人类“鸟巢”作品。

脑洞大开的赫弗,是个有着从业16年之久的昔日“广告人”。在天马行空的赫弗看来,广告业仍然局限了他无穷的创造力与将创意落地的无数灵感。赫弗在2007年离开了广告公司,成立了一家名叫“动物庄园”(Animal Farm)的设计工作室,将有趣、诙谐、艺术、功能与对人类居住的思考,和丰厚的本土文化相融合。在赫弗的设计理念中,非洲本土技艺与材料有着无穷的魅力,而生活事物的日常性、功能性中,则隐藏了常被忽视的美感,能给设计师们思考人类的“栖息”带来许多有意思的新思路。

微信截图_20210426132051

纺织者之巢系列

赫弗对鸟巢有着莫大的兴趣与好奇。织巢鸟这种神奇的小生物,在进化的路途中,获得了令赫弗惊叹的编织能力。通过对这种鸟类的观察,赫弗将它们复杂的筑巢技术,运用在建造适合人类居住的大型“鸟巢”上,创作了“纺织者之巢”(Weaver’s Nest)系列树屋作品。这些看起来质朴又充满结构感的人类巢穴,完全是用赫弗从当地所收集的树枝树皮等原始材料编织而成,没有任何钢结构支撑,却结实美观,能够承受最多四位成人的重量。

微信截图_20210426132059

图左:黑洞系列

图右:纺织者之巢

在“纺织者之巢”的基础上,赫弗在更多“鸟巢”主题作品中,对材料展开了更多的探索。“黑洞”(Blackhole)系列是赫弗与津巴布韦针织艺术家尼尔森·班德森(Nelson Bandeson)共同完成的一个鸟巢状秋千系列。赫弗所使用的材质不再是自然材料,而是回收的废弃卡车轮胎皮。这些轮胎皮被拼接成具有非洲特色的纹案图样,特殊的颜色、纹理与光泽,让这些鸟巢看起来仿佛是一些被放大几十倍的黑色陶土制品,充满神秘、古朴之感。可当使用者伸手触碰这些秋千时,胶皮的手感却又十分醒目地提醒着使用者,这些材料是使用寿命可以长达四万年的人造橡胶,而非传统陶土或木质等自然材料。

微信截图_20210426132108

包装编织巢

另一件名为“包装编织巢”(Packaging Strapping Nest)的鸟巢作品,如其直白名字所述,则是用回收塑料包装所制成的塑料带子编织成的鸟巢秋千。这些本应充满了人造质感的蓝绿色材料,挂在林中即与周围植物颜色融为了一体,从内部向外看,它们给鸟巢内部赋予了奇妙的透光效果,从外观上来看,这又仿佛是一种关于未来人类在自然中生存的有趣幻想。

无论是与艺术家合作,还是运用回收胶皮或塑料,除了结合本土文化、使用触手可及的材料,创造环境与社会可持续作品的考量,物品本身的功能、材料与对使用场景充满美感的幻想,也借这个小小的鸟巢融合在了一起。编织、收集癖、异想世界、温柔的黑洞与斑斓的树影……这些汇集在当代设计表现之下的原始意象,在这些小小的鸟巢中互相对话,让鸟巢中的人类居住者,在简单的质料包裹下拥了一个小小的冒险世界。鸟巢变成了包裹无限宇宙的果壳,人类钻进鸟巢就仿佛钻进了无限自由新世界,化身为鸟插翅飞行。

微信截图_20210426132119

The Nest

这些关于鸟巢树屋与秋千的趣味性探索与实验,打开了赫弗之后对鸟巢状作品的更多探索。在更新的设计中,设计师对鸟巢元素的运用,已不再是简单对形状的复制与放大,而是将其解构、重塑,与更多设计元素相结合,在人类“巢穴”的主题上打开了更多新的思考角度。

微信截图_20210426132131

The Nest

说起茅屋,大家的第一印象总是破破烂烂,难以遮风避雨,轻易“为秋风所破”。可是在纳米比亚北部的Namib Tsaris野生动物保护区里,有一个巨型鸟巢一般的手工茅屋“巢居”(The Nest),不仅仅造型奇异,内部宜居,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住客,拿下了Wallpaper的2019年私宅设计大奖,就连当地的野生动物也乐意经常造访、流连忘返。

非洲沙漠中迷宫般的巨大鸟类巢穴,有时能容纳数十上百只鸟,鸟儿们甚至会根据温度选择鸟巢中不同的“房间”。受这些巨大鸟巢启发,“巢居”这个隐蔽在砂石山体一侧的鸟巢形别墅,是赫弗对他一直以来所探索的鸟巢形家具、树屋主题的一次更加深入的惊人实验。与以往小型作品不同的是,在这个庞大的项目中,赫弗得以充分解放他对本土材料、工艺、文化和鸟巢主题非同寻常的想象,将这些元素融合成一件极具个人风格与本土特色的巨型作品,让世人得以窥见人类“鸟巢”与非洲本土文化的奇特交融,启发人类对自然“栖息之所”的思考。

微信截图_20210426132139

The Nest

在手工搭建的钢结构与砖石基础上,赫弗从赞比西河河畔取得茅草,密密麻麻织在建筑的表面,仿造出如织巢鸟巢一样的膨起球茎状,并在表面营造出一种毛茸茸的质地。另外一部分墙面,赫弗用花岗岩仿制出Namib沙漠中巨大的骆驼刺树干的表皮质地。他为这个远离人类社会的建筑,设计了一套水电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的供给系统,还在“巢居”的室内布置满了从当地定制的、运用本土工艺与材质制成的家具。

自然、不规则的外立面,取自周围环境的材料,在巢穴的不同房间中休憩、社交、娱乐……这个位于野生动物栖息地上、参照鸟类栖息之所建筑的人类巢穴,在某种程度上,从外观到功能都与环境融为了一体,这在人类享受现代生活便利之处的同时,似乎又在暗示我们无法摆脱,且也不必摆脱的某些动物习性,某种在远离人类聚居社会后,仍然可以获得的天然而自由的属性。

微信截图_20210426132156

The Nest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我们在摆脱自然属性与回归自然属性的过程中乐此不疲的往复,从物质上的收获,到精神上的收获,人性的价值被我们不断探索与发掘,也不断教我们领悟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依存,远超于单向地对物质资源的维护,自然与社会环境也反哺着人类的精神领域与思维境界,启示我们天然与自由间的微妙联系。

赫弗将对自然、传统、文化、本土的关怀,注入了充满活力、奇趣与冒险气质的设计中,这种对人类天然本性的回归,在他手里化为通过鸟巢设计向人类本性的“返璞归真”。如今,人们眼中的好设计已远远不再是好看的外观与实用的功能,设计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正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启示甚至是警示,而赫弗选择将这种融合自然环境与本土文化环境的、“返璞归真”的设计哲学,运用在对环境、社会都具有正面影响的“道德”的设计中——这是设计师将人们对“可持续性”的认知,从“环境可持续”到“社会可持续”的探索与延伸。

(文字、图片来源于艺术与设计,侵删。)

来站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